認識妊娠糖尿病

營養師&國際泌乳顧問 . 吳芃彧 營養師 ・ 2022-01-18 ・ 營養師資訊分享

分享:




妊娠糖尿病,是在懷孕期間出現的糖尿病,起因是懷孕時的人類絨毛膜促乳房生長激素(HPL)導致胰島素組抗性提高,讓身體對於醣類的代謝減緩而產生醣類耐受不良的情形,當抽血結果判定高於標準質,則診斷為妊娠糖尿病。這種孕期併發症在亞洲人中盛行率特別高,約為17-25%,也就是每4-5個懷孕婦女中,就有1位是妊娠糖尿病的患者,其中有家族糖尿病史、高齡懷孕、孕前體重過重或是肥胖、孕期體重增加過速、孕期患有子癲前症等等,均會提高妊娠糖尿病的發生。孕婦患有妊娠糖尿病時,早產、胎兒過大、剖腹產、肩難產及產後併發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均會提高,因此不得不慎。





妊娠糖尿病檢驗方式

在台灣較常見的篩檢方式有兩種:

第一種為「二階段篩檢」,第一次檢查時不需空腹,直接喝50公克葡萄糖水,1小時後抽血,血糖值超過140 mg/dl的孕婦,必須進一步接受第二階段葡萄糖耐受試驗。第二階段必須於空腹8小時後,先抽一次空腹血液,然後喝100公克葡萄糖水,每隔1、2、3小時各抽一次血,檢查結果空腹血糖正常值為95 mg/dl以下,1、2、3小時正常值則分別為180、155、140 mg/dl以下,若其中有兩次以上異常,就診斷為妊娠糖尿病。

這種篩檢的好處是,第一階段有異常者才需要執行需要空腹的第二階段,對一般孕婦較容易接受,但有異常者需要分開兩次到院檢查,流程繁瑣。

 

另一種為「一階段篩檢」,也就是只檢查一次,檢查時需要空腹8小時以上抽空腹血,並且服用75公克葡萄糖水,接著隔1、2小時再各抽一次血,三次血糖值的正常範圍是小於92、180、153 mg/dl,如果有任何一次超過,就認定為妊娠糖尿病。

這種檢查的好處是一次篩檢就可確立診斷,準媽媽不用跑兩次檢查,但是要空腹並且喝糖水抽三次血液,比較辛苦一些。






妊娠糖尿病的治療

一般認為飲食調整及運動即可有效的控制妊娠糖尿病,被確立診斷的準媽媽在經過營養師教導飲食並搭配合宜的運動後,1-2個月複檢仍無法控制血糖時,醫師才會考慮給予安全的口服降血糖藥物,並在必要時搭配胰島素注射以控制血糖。

飲食調控需要經由營養師評估孕程週數、準媽媽孕前體重、目前增加體重及孕期其他相關病史及症狀後,制訂個人化的飲食計畫,並且指導準媽咪醣類食物的份量及代換方式,幫助準媽咪提高選擇餐點的多樣性,並且設計對控制血糖友善的點心來提高準媽媽的用餐品質。





飲食調控的大方向是控制醣類的攝取,因此澱粉類中的飯麵、土司麵包、根莖類地瓜馬鈴薯山藥南瓜等等,盡量不超過每日需求量(依照產婦的身高體重活動量制訂),其他如水果、牛奶、奶製品、甜點、含糖飲料、綜合性加工食品(丸子類、餃類、餅皮、肉鬆等等)也均需一併納入計算。除了控醣之外,在食物選擇上要盡量提高食物中的纖維質,因此多選擇全穀類澱粉、少精緻,多吃蔬菜和適量蛋白質是妊娠糖尿病時飲食調控的重點。

除了飲食調控,增加體能活動也是重要的一環,無論是孕婦瑜珈、飛輪、水中有氧,或是簡單的飯後快走等,均對血糖控制有良好的幫助。

 

台灣已經於2021年7月正式將妊娠糖尿病篩檢納入健保給付的產檢項目中,可見對於此孕期併發症的重視,妊娠糖尿病一般在產後三個月內會恢復正常,但研究也指出,有妊娠糖尿病病史的女性在10-20年後發生第二型糖尿病的機會是一般人的6倍以上,因此維持健康的生活形態,多全穀少精緻、良好的運動習慣,才能讓準媽媽健康的呵護孩子、照顧全家人。




營養師&國際泌乳顧問

吳芃彧 營養師

吳芃彧 營養師,國際泌乳顧問 專長:孕產婦體重控制、血糖控制、嬰幼兒營養與設計、母乳哺餵、產前哺乳計畫 台灣禾馨醫療 資深營養師、國際泌乳顧問、台灣、美國雙執照高考註冊營養師、全台第一位母乳哺餵專科營養師 (國際泌乳顧問IBCLC)、多家雜誌、媒體、網站專欄作家、癌症關懷基金會 資深營養師 著作:安心懷孕育兒百科(上)(下)